11歲的布麗德爾伸,是我們在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江布塔斯村的朋友,在她媽媽和我們一起開會的中午,布麗德爾伸會給我們做美味的胡爾達克。
家里的牛羊還沒有去牧場之前,布麗德爾伸每天放學后都會幫媽媽給牛、羊、馬喂草料,家里有八頭牛,她熟知每一頭的脾氣。“有時會讓那頭最霸道的牛最后一個進入牛圈吃草,或者讓弱小的牛犢離那頭牛遠遠的?!辈见惖聽柹煲贿吺炀毜臄嚢柚R的玉米料,一邊對我說她怎么照顧她家的那些寶貝。
布麗德爾伸喜歡去三道海子牧場玩,她總是毫無顧忌地光腳趟過轉場路上長長的水坑,傳統轉場牧道徒步20公里不在話下。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練習冬不拉時,還會給我說哪一段曲子是表現駿馬奔跑時的樣子。
對世代生活在新疆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哈薩克民族,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成長經歷。
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高山是她和伙伴們生存的家園。她的父輩們告訴她古老的哈薩克諺語:“山野的美來自動物,河流的美來自樹木”。因為他們相信:“給你的子孫留一千張羊皮,不如留一棵樹”。在阿爾泰山的兩河源自然保護區,飲食起居、風俗習慣、觀念和行為方式所形成的傳統生態文化在一代代哈薩克族人中傳承,完美詮釋了他們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生態文化的教育和傳承
在新疆牧區,以放牧為生的牧民們世代逐水草而居,他們在一處放牧一段時間后,會“轉場”遠行到另一片草地,在牧場的水草天地間,在游牧的生活過程中,牧民的生活習俗和傳承形成了獨特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化”,這些豐富的生態文化傳統一直是環境教育的核心。新冠疫情的發生,更讓公眾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思我們在生態文化教育中的缺失。
作為生態文化教育和傳承的主體,青少年對生態文化的獲得和傳承技能尤其重要,但因地處邊遠,教育資源和對外交流渠道相對缺乏,新疆牧區的青少年難以獲得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文化的傳承。
本項目希望通過主題夏令營這方式,為新疆牧區兒童提供一次特別的生態文化教育體驗之旅。雖然一次生態文化主題夏令營并不能完全改變生態環境面臨危機的現狀,但夏令營卻承載著全國大學生與新疆牧區孩子的生命連接,通過一次有意義的夏令營項目,我們不僅可以完成生態文化知識的相互傳遞,更能為孩子們和大學生群體打開一個新的世界。運用體驗式教育的模式,提高每一位參與者的生態文化保護及傳承意識。
夏令營將包含哪些課程內容?
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大學生群體對生態文化的關注,同時培養偏遠牧區孩子在生態文化傳承中更豐富的技能和方法,我們的青年志愿者在參與專業培訓后,將以“我與自然”為主題為新疆牧區孩子們設計營會。營會內容在聯結當地兒童真實生活內容之上,將囊括自我認知、興趣探索、生態文化保護與傳承、人文藝術、個人健康防護等多個方面,幫助牧區孩子們在體驗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及教育內容之余,更為其開闊視野、增廣見聞、構建更加完整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為他們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體驗式學習不同于傳統的教育形式,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遠牧區,更會讓孩子們感受到教育的有趣,為他們打開全新的感受。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認知自我肯定自我、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探索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成長為身心健康的未來力量!
我們期望借助青年志愿者們的力量,在為期一周的主題營會之后,牧區的孩子們可以獲得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猶如蛹化蝶般,破繭而出,蛻變成長,開啟全新的生命狀態!未來能為家鄉的生態文化保護與傳承探索現實的解決路徑。
青年人在鄉村夏令營里扮演的角色?
我們向社會公開招募關注生態文化教育議題的青年志愿者,他們將在項目組的引導下完成一系列的任務挑戰,深刻認識牧區生態文化教育現狀,了解生態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明確牧區兒童需求,再給予專業的體驗式教育培訓,在國際營地教育導師和生態文化專家的指導下,他們將以小組方式設計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體驗式生態文化教育課程方案,最終以導師的身份去到新疆偏遠牧區為當地兒童開展7天的夏令營。
陪伴、對話、引導,在經歷中感知,在對話中探索和成長,這是一次多元價值的碰撞,更是青年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充分認知和學習。
▲邀你一起,為項目助力!(保存圖片,打開微信掃一掃)
-the end-
累計兌換300,000,000粒米
參與人數61036
為新疆山水
捐贈30份宣傳品,調研費用,活動費用,人員補貼等
執行中